1.皇帝的嗣子急于繼承皇位,竟然發(fā)動了叛亂。
2.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覺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權(quán)勢和影響尚存時早日奪取政權(quán),因迫使西魏恭帝禪位于周。
3.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xì),亮皆專之。
4.盡管如此,但由于每一個人的孩子都是他的嗣子及繼承者,因此遺囑也就毫無必要了。
5.這樣,你死了就有兒女送終,就有嗣子繼承了。
6.荷香深知自己難能為宋家生一男半女,自知不足,故對嗣子關(guān)佑特別關(guān)愛,對諸多子侄的撫養(yǎng)照料是日復(fù)一日,不厭其煩,其付出的勞動,是驚人的多。
7.自己是嗣子,對家族的財產(chǎn),擁有第一繼承權(quán),而陳阡再能干,也只是一個庶子。
8.大臣們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長子奕緯之孫溥倫作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
9.我沒兒子,就從大哥家過繼了一個嗣子。
10.嗣子就是嗣子,不僅比不上嫡生子,還不如一個老女婿,李經(jīng)方的心中涌起一絲悲哀,眼中射出怨毒的目光,咬牙切齒:你不仁,別怪我不義。
11.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諱載湉,文宗嗣子,穆宗從弟也。
12.由于人口眾多,婚姻有緩急,出生有先后,嗣子有長幼,錯綜復(fù)雜,于是產(chǎn)生按輩行取名字的辦法,嚴(yán)格次序,分清昭穆。
13.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4.大名不可與嗣子居于一處,信長公本能寺之變父子同時身死,便是前車之鑒。
15.袁世凱自幼過繼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后到濟南、南京等地讀書。
16.奇瑜有一個妹妹,未出閣的時候那郎君便得病身亡,他妹妹聞知這個兇信,便天天涕泣,立誓不字別人,定要過婆婆家侍奉翁姑,嗣子守節(jié)。
17.只要他高興的話,喬治·斯湯頓爵士可以認(rèn)孩子為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