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六文指;駢文的一種,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間為句,盛行于南朝。
2.亮吉早年以詩名,駢文也不賴,“另具手眼,自寫性情”,蔣士銓夸之為“鐵崖樂府容齋筆,萬口爭傳洪亮吉”。
3.至少經過這一年的沉淀,加上他以前的一些底子,寫四六體駢文,還要寫好,是勉為其難。
4.他反對魏晉以來購樂學的駢文,提倡古文,進行了長期購樂學的激烈斗爭。
5.宋四六是駢文在宋代進一步定型化后所獲得的專稱。
6.因此,應給予駢文更多的肯定和科學的評價。
7.沒有想到古文那么難,特別是四六體駢文,一年時間都學不好它。
8.駢文用典,自此愈演愈烈,至于梁陳,則幾于句句用典。
9.詩、詞、曲、賦、駢文,乃至散文、戲劇、小說,那一樣中又沒有工整的對偶句呢?
10.當時的士大夫文人,初了高談闊論、玩弄詞藻,搞點詞賦駢文外,啥也不會,嚴重脫離社會現實,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
11.兩篇的語言都沒有引經據典,都沒有華麗的辭藻,都沒有駢文儷句,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覺得理趣盎然。
12.駢文在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未出現大家名作,但作為一種積年發展,并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文體在此時期并未消逝。
13.那些辭采華麗、駢四儷極盡雕琢之能事的六朝駢文,因思想貧乏而為后代人們所不取。
14.愿文有自己的語言特點,它以駢文為主的形式決定了其用典的頻繁,同時也出現了難解的詞語,對用典和詞語的理解往往牽涉到愿文的校錄點讀。
15.他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進行了長期的激烈斗爭。
16.蔡邕是東漢后期的文壇巨匠。他對于駢儷化的追求和探索,對六朝時的駢文創作有直接的啟發意義。
17.六言對句是辭賦在吸取楚辭句法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駢文的重要構件。
18.其用四六體寫成的祭文,形式華美、聲情并茂,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價值,祭文成為駢文諸體中最富情采個性的一種體式。
19.判是盛行唐代官場,用四六駢文書寫的司法文書,也是應試考生科舉及第之后、授官之前“覆其吏事”的重要科目。
20.第二章分析經學家對古文與駢文的認識與思考。
21.駢文的形式日趨完善,出現了通篇六句式的駢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稱駢文為四六文。
22.駢文的寫作需要很多技巧,比如一定要講究對偶。
23.清代經師而工駢文者不一,蓋以嫻于小學聲韻而善儷辭,理有固然者。
24.漢賦從它產生之初起就與駢儷結下了不解之緣,漢賦是最便于產生并容納駢儷的土壤,因此,漢賦是駢文之一體。
25.第二章對阮元的文藝思想與文學主張進行了論述,主要討論他的駢文理論與詩歌理論。
26.他“舊學邃密,根柢深厚,工書、能詩擅駢文,雅熟典故”。
27.乾嘉年間的漢學派、史學派、桐城派、駢文派之爭,其焦點所在,是確立文章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