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朱棣策動的“靖難之役”中,朱高煦為朱棣奪得皇位屢立大功,之后“高煦亦以此自負,持功驕恣,多不法”。
2.另一批來自云南的軍戶則是明永樂初年,“靖難之役”后的軍事調動。
3.在靖難之役后,武當山皇家廟觀,成為永樂皇帝大修文治的重要措施。
4.這直接導致了后來在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期間,建文帝手下既無老謀之士出謀劃策,也無沙場老將可用的局面。
5.建文三年,正當靖難之役激戰的時候,戴瑞珊赴四川為官。
6.王彬身邊沒有了保鏢,已經七晝夜沒有解甲,正在解甲入浴時,被王崇預設的兵丁縛牢,從獄中放出王禮,開門迎接靖難軍。
7.所以在靖難之役取得完勝,坐上皇帝寶座不久,有人提議把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于順天府,稱行在,朱棣沒猶豫,亦沒異議,當即批準。
8.明成祖雖然因發動靖難之役倍受爭議,但他仍不失于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
9.本書以明初靖難之役為背景,以兩樁蹊蹺的滅門血案為開篇、引出二十年前一段血淚交織的曠世情仇,描述了一幅金戈鐵馬、纏綿繾綣的水墨江湖。
10.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后于東昌之戰中戰死。
11.靖難之役的”坦克部隊“:朵顏三衛。
12.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后,奪位登基。
13.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下南京時,他反對燕王朱棣大行殺戮,逃往家鄉。
14.而朱棣一旦緩過勁來,馬上誘殺了張昺,取得了北平的軍政大權,從而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大幕。
15.第二,命正副先鋒官錢遠山、穆特爾率早已在太原府沁州城外某處秘密集結待命多日的“靖難軍”。
16.其中東角門是皇帝與大臣議事的地方,朱允炆就曾在東角門與黃子澄等議事,并下決心削藩,引發了之后的“靖難之役”。
17.“成王敗寇”是史籍中的通則,倘若劉濞的隊伍一舉成功,那他很可能成為明成祖朱棣之前的“靖難”之君,“七國之亂”就要改寫成“七國靖亂”了。m.9061xoxo.com
18.朱允炆之叔朱棣以“清君側”,誅齊、黃為名,歷時舉兵南伐,發動“靖難之役”。
19.楊昇繼任播州宣慰使沒過兩年,明廷就發生了“靖難之役”。
20.明成祖“靖難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建文政權之后,原燕王世子同時亦是成祖長子的朱高熾,被冊封為了皇太子,成為大明皇權的合法繼承人。
21.高王請救兵于中國,中國興兵靖難。
22.靖難之役中,山東也是主戰場。
23.原來靖難之變起事前,徐達已死,其嫡長子徐輝祖襲爵為魏國公,多次諫勸建文帝削藩,旨在壓制朱棣,削其地、奪其財、弱其力。
24.一切都像他當初預測的一樣,當他準備進行削蕃,一個一個除掉他的叔叔時,朱元璋四子朱棣起兵了,發動了“靖難之役”。
25.當年要不是建文帝逼得自己走投無路了,自己也不會起兵靖難,或許只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藩王,在北平終此一生。
26.明惠帝朱允炆的四叔朱棣,為爭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