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木大案之側立有一柄剛揮翰完成的畫扇,一面是水墨畫的梅竹搖曳小鳥輕鳴,一面是朱砂書寫的隸書:“遠山無墨千秋畫,近水帶弦萬古琴”。
2.隸書的演變,是由古隸到今隸。
3.先生隸書蒼勁古拙、韻味十足,自勝劉炳森百倍。
4.作為儒家思想的表現載體的廟堂漢碑隸書是書法藝術走向自覺和成熟的結果。同時也因其典雅恭謹、沉古遒厚而成為隸書的標準和極則。
5.隸書和楷書將禾、千連寫訛變,禾形與人形遂皆消失。
6.古代書畫中董其昌綾本《馬鞍山色》、惲壽平《三友圖》、龔賢的晚年力作《仙山樓閣圖》、趙之謙的《隸書劉熊碑》等作品,多次被主題畫冊收錄出版。
7.隸書,以鋒攝墨,以毫平鋪于紙上,駿發滿足,畫如鐵石,字若飛動,呈現萬壑千巖奔赴腕下之氣象。
8.至于草書,則是刪除了章草中帶有隸書筆意的波磔,加強了用筆的使轉,使得轉折處筆勢連綿,流暢而富有韻致,開創了今草的新局面。
9.漢字形體結構的最終定型是興起于漢代的隸書。
10.自然,隸書的筆法是和隸書的結體分不開的,線條的長短、粗細、斜曲,筆畫的穿插、呼應、疏密,都是和字的自然結體不可分的。
11.此次展示李嘯信箋小字數十幀,書體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均為今年所作。
12.第六書體誕生,結束了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五種書體統治中國書壇幾千年的歷史局面,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紀元。
13.最右邊是乾隆年間藏家喬崇修書寫的隸書“六逸圖”三字引首,往左依次是清代著名金石家張廷濟書寫的“六君子圖”、吳昌碩書寫的“七友圖”。
14.趙玉杰潛心研習書法幾十年來,博采眾長,溶入了個人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趣,真草隸篆皆能,尤以隸書見長,取得很大成就,得到社會各界認可。
15.秦篆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這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16.隸書“朱子治家格言”入編中華書畫寶典;。
17.因為程邈是個徒隸,起初又專供隸役應用,所以把這一書體稱之為隸書。
18.“百二關山嚴鳳闕,五千道德跨龍門”,是厚重的漢隸書體。
19.白慧也看見了,她說這是大篆籀文,秦國尚未用小篆隸書統一六國文字前的一種文字。
20.曉明寫得一手好字,可他總覺得自己還有不足,就邯鄲學步,一會兒模仿楷書、一會兒模仿仿宋,一會兒模仿隸書,結果最后寫出來的字成了個“四不像”。
21.開始階段的隸書叫做“古隸”,又叫“秦隸”。
22.有一位刻字先生,他掛出來的價格表是這樣寫的:刻“隸書”;刻“仿宋體”;刻“你的名章”;刻“你愛人的名章”。那么他刻字的單價是多少?(每個字兩角)。
23.楊在葆擅長大草,筆卷風云,墨池龍騰;劉子楓偏愛行草,興之所適,得意忘形;喬榛鐘愛行楷,用筆雅靜,寓剛于柔;濮存昕獨鐘隸書,虛實相生,飄然欲飛。
24.他的書法作品,斷筆時似魏碑,筆斷意連;收筆時有漢朝的味道,像楷書又像隸書。
25.隸書平時基本不用;行書圣教序你要能轉化成硬筆,難上加難。
26.其隸書在大樸大拙的風貌下,從某種意義上講,隱含著文人書法所獨有的理性的東西。
27.費陽于藝術涉獵廣泛,他的隸書清勁瀟灑,結體自由。
28.大書法家寇遐的隸書,凝重偉麗。
29.太守府的門前,沮授在兩塊紅布上用隸書工工整整地寫上“爆竹辭舊歲,桃符迎新年”。
30.嘉靖二十四年二月,他由安寧又去大理,四月里他托友人簡紹芳把漢王褒的《移金馬碧雞文》用隸書刻在西山羅漢寺的山崖上。【隸書造句】
31.還未走進博物館,就可以看到地上鋪著八方隸書為主的古章,印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等字。
32.吐納之道,源于自身,吐故納新,萬物之…,暈啊,這是啥字?隸書還是和現在的字體有些不一樣。
33.馮元楨興趣廣泛,工作之余會以畫油畫、練書法與刻篆章自娛,一手隸書寫得工整而不乏生氣。
34.隸書承上啟下,上承篆書,下啟楷書。
35.“我一輩子就愛見個隸書!”淡。
36.那上面四個茶碗大的字,隸書寫得一筆不茍,這是康熙皇帝當年賜給雍正的座右銘。
37.衛夫人家學淵博,她所寫的隸書與正書,更冠絕一時。
38.他的楷書有柳體的骨干也有顏體的渾厚,其中還稍帶隸書的韻味,蒼勁美觀很耐看。
39.工隸書,能詩文,兼善騎射,文武雙全。
40.小雪練習的是隸書,她年紀雖小,但是拿起毛筆,一筆一畫,蠶頭燕尾,也像模像樣。
41.傳統的中國書法有篆體、隸書、楷書、草書。
42.墓前的墓碑上,鐫刻著隸書的“清焦循之墓”五個大字;墓碑背面的碑文,記載了焦循的生平及學術成就。
43.隸書真是書法史上瑰麗的一章。
44.我在日記本上寫他的名字,林喬,林喬,林喬。草書代表他今天很煩躁,隸書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書代表他今天很開心,m.9061xoxo.com楷書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45.接著是取名字,這個歐陽心中有數,別人說七說八時候,他在地上用那堆垃圾拼出個太陽圖形,什么?你說拼字?那么復雜的隸書怎么是本小鬼拼的出來的。
46.因為小篆書寫較繁瑣,后來,經程邈整理形成書寫較簡便、快速的隸書。
47.受教于劉炳森等多位書法前輩,以擅長書寫隸書體而在同行中小有名氣。
48.他取土時,發現一塊青石墓碑,長米,寬米,墓志文,,隸書。
49.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圍還不夠寬,楷書主要集中在瘦金體、魏碑唐楷等,篆隸書集中在中山王鼎、鐵線篆、曹全和禮器、清人作品等。
50.從甲骨文到竹簡隸書到懷素的狂草,相同的字在歷史演變中形式發生了那么多變化,而其本質承載的含義相比之下幾乎是不變的。
51.作為書法藝術,隸書打破了原來篆書單一用筆的局限。
52.隸書成熟于東漢。漢桓帝、漢靈帝時代,是隸書的盛期。
53.關鍵是抓住“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板橋體”“不可無一,不可有二”這幾句話。
54.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55.我國書法歷史悠久,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
56.實際情況很可能像別的書體的產生一樣,隸書也是靠日積月累靠許多人共同創造的,程邈所作的只是整理工作。
57.馬王堆簡帛的出土為追溯隸書起源及其形成提供確實依據,同時填補了西漢書法的空白。
58.溫仲和的隸書取法漢隸,尤著力《史晨碑》、《張遷碑》。
59.這塊碑佚失已久,僅存幾十個字的殘拓片一張,為隸書,且與同期名碑相比,仍保留了較多的古隸風貌。
60.其隸書慕張遷、禮器、乙瑛、史晨,而沉雄樸茂,得景君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