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論大小乘,顯密各法門,都不可好高鶩遠而輕忽躐等。
2.殆為一己之私,急于速成,多另辟蹊徑,躐等而進;往往不擇手段,無端造孽,則有傷天和。
3.他總是以“升平”、“太平”之階段進化來說明民主進展的不可躐等。康有為為什么要這樣來闡釋孟學呢?
4.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5.“學不躐等也”,意思是學習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不能跳躍。
6.以漸而進,優游以俟其化,非可以躐等而求。
7.黃玉峰看《學記》里講“學不躐等”,意為教育不應該超越當時的階段,但現在的教育是反其道而行之。
8.知識只能按部便班,沒有能躐等以供。
9.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
10.倘有財而無法,或有法而無財,躐等妄想,欲向其前,究落于后,雖大道在望,未許我成;亦如商賈有資本,而不會運用,或會運用而缺資本,終不能獲利大富也。
11.知識只能循序漸進,不能躐等以求。
12.師父,景元非不情愿也,實因這劍法無可躐等,恐這孩子承當不得、荷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