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螺螄則是連小鮮都挨不著的賤物,生長在小河的駁岸邊,一摸一大把,它自然上不了桌面。
2.之前他開了個綠豆餅的小作坊,最近綠豆漲了價,他這樣的“用豆大戶”日子就不好過了,而且顧客也都習慣認為這豆餅是賤物,一漲價就有點賣不動。
3.有錢人從來不買路邊攤子上的賤物。
4.在這種文人飲食趣味的推動下,河蟹這種原本為賤物的食材越來越被視為天下美味,價格也越來越貴[造句網]。
5.一碗糟香螃蜞,雖是不值錢的賤物,卻是鮮咸飽滿,神氣十足,大鼓土菜的志氣。
6.當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賤物也,而竟成至寶矣。
7.想來,該是因為它同蓑草一樣“雖為賤物,輕易可得”。
8.他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將它打發、消磨,并且盡量回避它,無視它的存在,仿佛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
9.草是賤物,只要一星星泥土、一點點水分就可生長,哪怕這泥土只是懸崖上的細沙,哪怕這水分只是空氣中的潮潤。
10.麻葉在潮汕地區相當于野菜,從前是賤物,現時是貴菜。
11.“窮人斗不過賤物”,記住這點比較重要。
12.人們以為磚瓦賤物,諒無作偽,那倒未必。
13.棗,原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賤物。
14.通俗地說,如今統稱的“錢幣”,錢和幣其實源流并不一樣,前者源出農具,是“賤物”,后者源出敬神的法器和禮品,是“寶物”。
15.有個傳說,說的是從前光孝寺后有個趙二世祖,其好玩古董,在園中洗硯池中撈起一塊平平無奇的石板,以為賤物,賣與一外國商人。
16.皆因其父戴龍邦以為戴家雖然盛名在外,但風險迭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便以山西地方風俗,越以賤物為名,便越能長久平安之意。
17.消費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狀態,我們廣東人有句俗話,叫做“賤物斗窮人”。
18.要避免令市民再嘗幾年前通縮“賤物斗窮人”的苦況,香港各方面都要設法穩住市民的消費信心。
19.人是個賤物,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
20.鄭國泰從大興縣跑到杭州來,說實話,雖然也覺得可以開闊眼界,但心里頭免不了還有一點郁悶,要知道人離鄉賤物離鄉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