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祚帝文妃蕭瑟瑟見國事當頭,皇帝卻畋游無憂,忠臣良將廣遭疏斥,便做詩諷諫:“丞相來朝兮劍佩鳴,千宮側目兮寂無聲。
2.薛寶釵借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
3.他自己是一枝香花,不是毒草,也像是漢朝時候善于諷諫的滑稽的東方朔,現在又被戴上‘帽子’送到北大荒來了。
4.是不是某些領導的行為出現偏差,離群眾的需求太遠,致使群眾不得不出此下策,懸賞邀請市長坐公交車,對領導進行“諷諫”?此舉誠足令為政者反躬自省。
5.古有“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佳話,齊威王采納鄒忌的諷諫,重賞那些給自己提意見的臣民,一時“門庭若市”,很快就善政聲名遠播,國力大為提升。
6.好話總是令人歡喜,諷諫總會得罪權貴。
7.故臣子之于君父,則有獻可替否諷諫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義。
8.諷諫難回流下性,至今余恨鎖西樓。
9.早在奴隸制時期的周朝,天子和國君們尚能允許民間以詩諷諫,并派出官員觀采民風以化民俗,調查施政以證得失利弊。
10.而刀口下的曹植卻鎮定自若,款款吟出短詩一首,不僅把自己喻作釜中之豆粒,而且把曹丕比作煮豆之豆萁,以此諷諫兄長。
11.中國傳統文論中有所謂“變風變雅”“美刺”“諷喻”“諷諫”“不平則鳴”等等主張,就是在主張文學的反思和批判功能。
12.西周時大量的諷諫詩作,實際上是規勸統治者不要奢侈腐化的輿論監督。
13.李山介紹道,西漢時期,這首詩先是被解釋為諷諫詩,又被當成愛情詩歌。
14.侍中袁卓有意諷諫劉駿,極口稱贊高祖劉裕勤儉有德,劉駿變色說:“一個種田的用這些東西已經算是過度了!”。
15.經濟方面,他寫過《關于中國經濟首都的幾點思考》、《加快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戲劇方面,他寫過《尚長榮的創新感悟》、《中國戲劇的諷諫傳統》等。
16.而此種句式的語境也由起初的無奈、憤懣、挖苦、嘲笑升級為焦慮、質疑、批評、諷諫,越來越多地切中時弊、擊中社會軟肋。
17.漢代的雜賦包括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賦,也包括箴言類的雜記作品以及描寫日常動植物而無關諷諫的小賦。
18.皇上久不臨朝,今日召對,乃千載一時,正好從容諷諫,不意為書生所激。
19.其為詩力主恢復漢魏風骨,一變初唐浮靡詩風,或諷諫朝政,或感懷身世,落地作金石聲。
20.第四章尋繹漢代詩賦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諷諫意識。
21.他們可能也有諷諫,那也是勸百諷似貶實褒的勸導。
22.他推崇詩人白居易,以契丹文翻譯《白居易諷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