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羽明明“自矜功伐,奮其私智”,卻不準別人說他半個不字,把自己描繪成“一朵花”,結果自刎烏江;劉邦技不壓眾,才不驚人,竟能完成統一大業。
2.這篇銘文直接向神靈祈愿,這一特征明顯不同于充斥著綱領性口號的、伐善自矜的帝秦石刻。
3.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后,以功業自矜,遂留連耽湎,肆行淫暴。
4.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6.后山之役確實有功于民,但諸位大人難道可以自矜自伐嗎?這些盜賊離省城很近,老百姓遭其毒害長達數年,有關官吏本來是難辭其咎的。
7.相反,西楚霸王項羽雖武功蓋世,卻因“自矜功伐”,最終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8.他是一個自矜的人,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
9.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1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11.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12.其實,自矜仁義的宋襄公是一個兇狠殘忍的偽君子。
13.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
14.皇太叔耶律重元妻艷冶自矜,蕭觀音告誡她“為貴家婦,何必如此”。
15.歧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6.一位謙虛有禮的修行人,他當然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17.謝謝先生解惑!那‘?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8.彼時的陳紹基當軸處中,自矜博雅,到處題贈書法。
19.真正的學者的治學,是為了自己“因心以會道”,而不是像“為人者”那樣“憑譽以顯揚”,所以不會侮食自矜,曲學阿世,偽學欺世。
20.是時,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夸,雖復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
21.“不自矜故長”,矜是傲慢,無論是外在和內在對于一切都是有害而無利。
22.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無實矣。
23.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
25.我跟隨他們進入了加工廠的內部,這層地下建筑內人員設施配備齊全,難怪大屋顯得那么好自矜夸,的確不無道理。
26.以王儉的博學多聞,喜歡隸事這種矜奇炫博的游戲,自是理所當然,他本人也確實每以博學自矜。
27.這就是明亡后李恕谷所批判的“不唯圣道之禮樂兵農不務,即當世之刑名錢谷,亦懵然罔識,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學”。
28.在某個領域里最優秀,卻又不以此自矜。
29.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
30.書畫頗自矜貴,一縑半素士大夫爭寶之。
31.同一個“矜”字,老子作夸飾、尊大用,主張“不自矜”,孔子則作莊敬持己用,雖講法各異,但皆從嚴格律己出發。
32.何須藉此自矜驕?簌簌一陣疾風過,方知根深冠自高。
33.我曾餓著肚子,把蘆笛自矜的吹,人們嘲笑我的姿態,因為那是我的姿態呀!人們聽不慣我的歌,因為那是我的歌呀!艾青
34.但他認為另一種解釋會更確切些,我過度的自矜使我堅持和他爭辯到底。
35.這就是他晚年在給蔣秉南先生贈序中所講的“貶斥勢利,尊崇氣節”,以及絕不“侮食自矜,曲學阿世”。
3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7.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38.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師古,始霸王之國,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的覺寤,不自責過失,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39.識達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40.謙虛謹慎自矜其智非智也,謙讓之智斯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謙讓之勇斯為大勇。
41.楚歌的變化更加明顯,素來自矜于達觀知命、榮辱不驚,如今卻為縹緲無形的恐懼所困擾,處處表現得怯懦而畏縮。
42.如查嗣庭、汪景祺,自矜其私智小慧,傲睨一切,輕薄天下之人,遂其喪心背義,謗訕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