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空觀以為諸法性空本無,萬物原無自性,現(xiàn)象界的虛幻不真,唯有佛性、真如永恒長存。
2.參禪參自性,處處常隨順,亦不假磋磨,本原常清凈。
3.正理觀察是對事物有無自性進(jìn)行分析,進(jìn)行抉擇。
4.惟心自性理難明,水火鏡觀取譬精。
5.要相信物體本有的能量,這個本有的能量用六祖慧能的話來說就是“何其自性”。
6.凡愚不了自性,不識心中凈土,愿東顧西,便是說的凈土宗。
7.莫失良機(jī),修正自身不足,提高自性。
8.心地?zé)o非自性戒,心地?zé)o癡自性慧,心地?zé)o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來身去本三昧。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9.天象無刑,道褒無名,是故說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即達(dá)光明。持一正道,內(nèi)體自性,天地以本為心者也。故動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見也;故無實無虛也;故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也;故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哉!蕭鼎
10.我們的青春也好,我們剩下的歲月也罷,若曾有過某一刻,或某一段的人生,確實靜如一團(tuán)花影,在日光中,自性美好地開一團(tuán)清芬,不就是好時光嗎?白音格力
11.所謂佛性就是善的種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凈因法師
12.黃家良表示,在夫妻之間,性趣最大的打擊是來自性懲罰、性強暴和性禁言,而性禁言則是最常見的,特別是“老夫老妻”。
13.無自性的時間啊讓老人看到斑駁少年看到斑斕。扎西拉姆·多多
14.自性、自養(yǎng)、自命、自主,或出或處,做個天地間脫灑光明大豪杰。
15.雖自性清凈,客塵所覆,故猶見不凈,非諸如來。菩提達(dá)摩
16.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義不在肉體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牽著走,不要玩弄四大。南懷瑾
17.靈知通過調(diào)整自性的流通而最終穩(wěn)定圓融。
18.我的心里有一片花田,種著十畝風(fēng),自性清靜地愛你。白音格力
19.惠能“即心即佛”、“頓悟成佛”、“自性自渡”以及“生活禪”等理論,都集中反映在壇經(jīng)之中。
20.讓晨鐘暮鼓,清凈梵音,清滌你的心靈;讓銀杏古樹、千年甘泉,清涼你的世界;讓師父的慈悲開示,啟迪你的本來智慧、莊嚴(yán)你的自性道場……華商記者。
21.集成聲卡其實并不比獨立聲卡年輕,但卻因為傳統(tǒng)聲卡固有的模電工作形式而受到來自性能需求的壓制。
22.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23.而基本上,自性,或者說自我,是介于本我與超我之間的。
24.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愿東愿西。
25.最后,當(dāng)人返歸本性獨存的狀態(tài)時就進(jìn)入涅粲境界,自性與“神”也就轉(zhuǎn)化為法身,成為最后解脫的主體。
26.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yè),所現(xiàn)不同,而實于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
27.修行完備的人在修煉時,遵從自性等的引導(dǎo),從而成為一般人的榜樣,大家依照著同樣的模式去模仿。
28.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yǎng)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xué)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若欲當(dāng)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后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29.只要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傾聽那發(fā)自自性的,不經(jīng)意的直覺反應(yīng),這八項缺失對我們的影響就不會太嚴(yán)重。
30.我們信佛、拜佛,其實我們自性本來就是佛,佛性人人本具,因此不要再到心外求佛,佛在心內(nèi),你也不要想到心外有凈土,凈土就在心中。祝你浴佛節(jié)快樂!
31.佛教認(rèn)為是法平等,沒有高下貴賤之分,任何生命與佛在本質(zhì)上都是絕對如一的,自性上沒有凡圣之分。
32.唯有在大圓鏡智中見到平等法身,見到真如自性,也就是能夠把自己融會到真理、本體里面,才是般若風(fēng)光。
33.再說心靜以后,諸如自性、佛性、拙火、妙用、無學(xué)之術(shù)等,祂們就會自行啟動、運作,朝向修行的目標(biāo)邁進(jìn)。
34.吠檀多不是一種純理論的學(xué)說,它是實際的自性開悟。
35.一個人選擇了獨處,往往是出于對人性的透徹了解;一個人愛上了單獨,則是來自于對內(nèi)在自性的深刻體悟。張方宇
36.你若能收拾乾凈,那你就叫自性自度了。
37.結(jié)果:獨自性行為在航期間很普遍,說明艦員容易接受獨自性行為的事實,而艦員的擇偶更注重個人良好素質(zhì)與內(nèi)在條件。
38.同時能夠了解六祖惠能“自性是佛”、“頓悟成佛”的思想風(fēng)范。
39.不管怎么樣,類似的行為例如供花,都是一種善巧方便,是為了讓我們認(rèn)識到無自性,這就是智慧的所在。
40.當(dāng)我們看著雪花慢慢飄落,或旭日升上山頭,灑落一室的光芒,都可能瞥見自性閃現(xiàn)。
41.了知空、有相依相成,實沒有諸法自性可得;入地才能如實證見一切法畢竟空性——即根本智證真如,幻相不現(xiàn)。
42.貪婪,嗔恨,愚癡讓我們一錯再錯,必須重返自性叩問我們真正的生命意義!
43.這一部分從分析慧遠(yuǎn)的“實法”的觀念入手,認(rèn)為“實法”是“有體”、“定相”的世界本原與客觀存在,同時是萬事萬物的自性本然。
44.如果他要進(jìn)行選擇,他也總是必須在他的生活范圍里面、在絕不由他的獨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間去進(jìn)行選擇的。
45.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漚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m.9061xox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