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帛造句,竹帛造句大全

1.昔尉他跨據,及陸賈至,匍匐奉順,故能垂名竹帛

2.艾功名以成,當書之竹帛,傳祚萬世。

3.若能許某馳騁疆場,使某名垂竹帛,某便永感恩德,必當舍命以報。

4.易小川領著蒙恬向書房走去,推開房門,筆墨之香,竹帛之味,撲面而來。

5.……所欲著之竹帛者,蓋尚有三四種。

6.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于國,當書勛竹帛,萬世不朽。

7.但愿明公威加四海,禹得效尺寸功勞,垂名竹帛,便足稱快了。

8.子唯而出,十葛十裘,功垂竹帛,伊呂與侔。

9.設使數子區區為兒女之態,徒死牖下,焉能名垂竹帛,與天地相為不朽哉。

10.自非盡節竭誠,將何以垂名竹帛?仇池接近邊境,兵革屢興,既勞士卒,亦動民庶,皆由鎮將不明,綏禁不理之所致也。

11.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12.對于孫叔敖與楚莊王霸業的關系,古人早有確評,《呂氏春秋》說,“使莊王功績著乎竹帛,傳乎后世”。

13.若須垂竹帛,靜勝是功名。

14.順德夫人義篤忠貞,志堅金石;名垂竹帛,望重華夷。

15.索非特河內廣場酒店坐落在河內風景如畫的西湖風景區內,從酒店的客房內可俯瞰美麗的西湖、竹帛湖和紅河風景。

16.真正使曹植名垂竹帛、流芳后世的,是他的詩文辭賦。

17.千里生知道大力將想說什么,也知道其實雙方無論怎么說,另一方都不會信服,當下環顧草廬內滿滿的竹帛書卷,想要岔開話題。

18.遷延歲月,而機不留,是得不長太息哉!中興以來,諸大將宣皇威,敵王氣,垂功名與竹帛,紀勛伐于金石,眷遇始終,無遺憾者!獨此四臣,或困于讒,或抑于媢嫉。

19.以及,竹帛二經的次序不同,有無實質性的意義。

20.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靖以騎三千,蹀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21.章太炎先生在《國故論衡·文學論略》里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

22.看著那卷竹帛,云天霸質問左右侍衛道:“競技場內果真有莫失念其人?”。

23.方欲掛旆嵩、華,懸旌冀、趙,劉夷蕩滌,一匡宇內;陛下朝服濟江,告成東岳,使大梁與軒黃等盛,臣與伊、呂比功,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實生平之志也。

24.噫嘻!但此一死,不僅給全軍以偉大利益,而且將來也是軍人之一大龜鑒,功名將永垂竹帛而不朽,可謂雖死猶榮。

25.比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于竹帛謂之書。

26.口廖不載于丹經,火候難出于竹帛,得之者即愚夫蠢子,立見丹成;昧之者雖上智大賢,難憑臆度,細微節次,非真師不明,蹊徑錯雜,恐正法難遇。

27.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間人,傳達舊聞,著之竹帛

28.平生酷愛竹帛,武藝絕倫,有王佐之才,抱經綸之志。

29.大丈夫處世,當攜三尺龍泉,立不世之功,以圖名書竹帛,流傳萬世。

30.我輩……當以忠義報國,立功名,書竹帛,死且不朽。

31.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使肅名書竹帛,始為顯矣。

32.愿諸公善事使君,以圖名垂竹帛,功標青史,切勿效庶之無始終也。

33.其為化也,雖鏤金石,書竹帛何足以舉其數!由此觀之,物莫不生于有也,小大優游矣!夫秋毫之末,淪于間而復歸于大矣;蘆苻之厚,通于無?復反于敦龐。

34.多年以后,當人們打開南風之窗,聽尋風之來處,總會憶起南海之濱那個遙遠的小漁村,還有那永垂竹帛的絕代風華。

35.裴長寬為高澄如此厚遇,乃能冒死歸我,雖古之竹帛所載,何以加之。

36.昔每與龐統共相誓約,庶托足下末蹤,盡心于主公之業,追名古人,載勛竹帛

37.“黃帝時,倉頡比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于竹帛謂之書m.9061xox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