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里的“獨善其身”就是“窮不失義”。
2.有網友評價說,中國古代有一種人,叫做“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無恒產而有恒心。
3.“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少了這,再周密的制度設計也可能被某些頑固的“不理解者”唱空。
4.“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的士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完全的體現。
5.因此,孟子更強調個人的立志和堅持,強調君子必須“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6.記者看到,屠孝天親自設計的食品包裝袋圖案上,清晰地印著“窮不失義,拼搏圖強”八個醒目的大字。
7.正因為如此,所以孟子主張,“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8.資本的天性是冒險逐利,對企業來說,“達不離道”易,“窮不失義”難。
9.為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10.正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道統”,孕育出中華兒女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的價值取向,己達達人、兼善天下的行為方式。
11.做人就要路不拾遺、不昧拾金、窮不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