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媽媽提醒他出門做客要注意禮節。
182.我相信,給朋友還很新的好東西是有禮節的。
183.用兵的要義,在于注重禮節,厚給俸祿。注重禮節,智謀之士便會前來投奔,厚給俸祿,忠義之士便會視死如歸。
184.…見到師長,要行尊師禮,先稽首,并將稱謂呼出,是謂騎士的敬之禮節。
185.每天清晨大街小巷和廣場到處充滿了體格健壯的黃皮膚人在精神旺盛地晨練,或者以那些古老的程式化的禮節慢條斯禮地活動。
186.這位太太接待客人既拘泥禮節,又很靦腆,頗有英國風味。
187.而在他的周圍完全洋溢著外交禮節的氣氛。
188.情愿有失禮節,不可使人煩惱。
189.用湯匙舀取豌豆吃是不合禮節的。
190.整個方案體現了主人濃厚的接人待物之東方禮節,也將家庭自身生活引入了潮流新時代的追求之中。
191.倉廩實而知禮節,糧食安全就是國家戰略安全。
192.白須老者這一下閃身而退,誰都知道他有意相讓,風波惡卻全不理會這些武林中的禮節過門,眼見有隙可乘,刷刷刷刷連砍四刀,全是進手招數,勢若飄風,迅捷無比。
193.庖犧又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194.什么是宗教稅,什么是宗教禮節,都是騙人的,亂七八糟的事,我并且可以證實。
195.禮節在所有的場合并不是相同的。
196.各國之間的桑拿禮節相去甚遠。
197.至于尊貴地位的差別與順序,就要用禮節來表示敬肅。
198.那位大使非常了解當地的禮節。
199.她平時金口難開,非常講究社交禮節。
200.在中國古時候,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有三年守孝的禮節。
201.陛下以歲時漢所馀,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辨士風諭以禮節。
202.晚飯后,各個成員享受了一場輕松不拘禮節的音樂會。
203.難道人們實的忙得不能停上去留意以上簡單的禮節嗎?
204.他繼續說那葬禮只是禮節上走走過場,因為女王不喜歡黛安娜。
205.網上禮節要求人們以禮相待。
206.盡管她也有離心傾向,她對所謂的禮節通常還是十分注重的。
207.我們的老朋友高英有時會不拘禮節的隨意來訪,卡明斯也是,他就住在對面。
208.這西門秀從小對禮節就已學得透熟,加上聰明伶俐,甜言蜜語,沒幾天功頭就把高俅弄得神魂顛倒。
209.根據禮節,他先向醫院院長報到。
210.不拘禮節的談話語氣
211.一位四海為家的角色可能熟習各地的風氣禮節,而一個粗鄙的鄉下農民說不定有數不盡的仙靈故事。
212.會面后,與拜見媒體一樣要匯報和發禮節信件。
213.管晏列傳: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司馬遷
214.握手只不過是見面問候時很細微的一個動作,他未必會對兩國之間的關系產生積極影響,但是就是有很多人在談論此事,以此說明了這個細小禮節的重要性。
215.而且飯桌禮節僅僅在正式的宴會上才重要。
216.他們受到不拘禮節的歡迎。
217.要有禮;要按外交辭令寫;即使在宣戰文告里,依然是要遵循禮節的。
218.那是一次“不落俗套”的聚會,一切形式禮節都免了!
219.但兩者皆是幽寰法儀禮節,承自夏侯儀那漫長歲月的記憶。
220.郵局增加了各種商務服務,如國內外電子信函,禮節信函,傳遞廣告及特快專遞等。
221.“好吧,我叫彼得。”他認為這樣不拘禮節的稱呼也沒有什么關系。
222.她在用最標準的禮節,為市平易近指引補胎的路線。
223.他不去參加他叔父的喪禮是不合禮節的。
224.有心不在意這種所謂的禮節,但看看眼前幾個血染征衣的老紅軍正向自己行禮,卻只得將萬般的疑問和不快放下心頭,也舉手回禮,雙方這才握手談笑。
225.我懂得給來客敬茶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禮節。
226.初次見面在令人尷尬受辱的氣氛中結束了,威尼弗雷德和她的女教師的社交禮節都尚欠溫雅。
227.小時分他住在墳場左近,常把本身看到的送喪和掩埋的禮節學來作為游玩。
228.春秋戰國時期的投壺非常注重禮節,有專門嚴格的用具、禮序、儀節與步驟,但這與投壺的游戲本質并不沖突。
229.倉庫豐盈就能顧及到去講究禮節,能吃飽穿暖,那么就會考慮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230.藤木神父走到麟的跟前,對著麟的父母親深切的行了禮節后,便看到正趟在搖窩里。
231.[愉悅的禮節]的道德價值又是什麼?
232.這時,《圣經》上的圣餐禮節,已被拜偶像式的彌撒祭所代替了。
233.我們應該遵守禮節。
234.依蓮:好吧,我只是看不慣你那些“禮節性的回復”,好像我在兜售鋁制建材一樣。
235.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們需要學習很多對外禮節。
236.禮節要求女士只能象木偶似的規規矩矩坐著,等想跟她搭訕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到她旁邊來。
237.以后相沿成習,成為夫婦見面時的第一道禮節。
238.默哀期間應遵守禮節,這就意味著新聞媒體們和政治對手們會表現的很禮貌。
239.在場的所有貝希人,在赫彼羅的帶領下振臂高呼,他們以貝希族的最高禮節向張天威致謝。
240.新加坡人十分講究禮貌禮節,服務質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