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老會和加爾文教從路德教會中分裂出來,再洗禮教從宗教改革中分離出來。
2.在那個時候,他已經是一位浸禮教會的牧師,同時也結婚生子了。
3.在禮教初興的時代背景下,漢代婦女除了接受“女德”、“婦功”教育外,還能夠學習一些儒家經典。
4.中國近現代啟蒙是一種倫理啟蒙,因為其目標在于批判建構于家庭權威之上的綱常禮教,其中,女性扮演著重要角色。
5.而恐妨害夫家,顯然是后世附會到這一習俗上的禮教。
6.倡言重建禮教,整頓風俗,保存華夏文明。
7.楊凌只知道禮教大防是在宋代朱熹手中發揚廣大,從那時起殉節的女人才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倒不知道朱熹還有這等“風liu韻事”。
8.我們是在一個由“名”引導的世界中,討論其中的一種極端形態,或者說有危險的形態,即“現代名教”。“名教”本來特指以正名定分為主的封建禮教。
9.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可她就偏不認這個命,經過頑強的抗爭,她終于掙脫了舊禮教的束縛,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10.“君子”會自然地按照禮教的原則和禮儀行事。
11.劇作通過將陳最良這個滿口禮教天條,行為有乖人情的形象與熱情追求人欲的杜麗娘形象進行對比,從而肯定和禮贊人欲。
12.然而,在感情與禮教中徘徊的師爺無力反傳統,斬斷情絲。
13.今日若非清泉兄當頭棒喝,晚輩現在只怕還恍恍惚惚,被人辱罵了事小,玷污了我禮教名法,那可真就是罪莫大焉了。
14.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不只是當時當地,對后代也貽害無窮。
15.處于封建社會初期的秦漢,諸事草創,禮教初成,社會風氣相對開放。
16.他入川后,很快便平定了南北番人的騷亂,并倡導禮教,輕徭薄賦,禮賢下士,廣羅人才。
17.所有這些都是道德,都是品德,“這四者的箴規,就是所謂禮教”。
18.中國以禮教為建邦之本,綱常名義,萬古常新。
19.在杜十娘的悲劇成因這一問題上,歷來被認為是封建禮教的罪惡表現。
20.其背后,是清初龍湖巨賈黃作雨為供奉身為偏室的母親,突破封建禮教束縛,敬母愛母,敢作敢為的一顆孝心。
21.由此,儒家禮教之耳濡目染可見一斑。
22.由于他不遺余力地宣傳封建禮教,學生們十分反感。
23.不過知道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身為方外之士,對男女禮教并沒有世人那般看重,但數百年的變化過于巨大,張宇初需要時間。
24.天地隨氣而變化,充盈之氣有損益之變通,此為合道之理。以法令控制事理之端正,此為行事之理。以禮教化而因事制宜,此為合義之理。知人之情而知關鍵與機變,此為合情之理。
25.只有徹底擺脫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的束縛,婦女才能獲得解放。
26.王粲有“好驢鳴”這一癖好,曹丕為其“驢鳴送葬”這一荒誕無禮的行為背后,蘊含著一種超越禮教束縛的真性情。
27.他們崇尚禮教,銳意文治;廢除嚴刑峻法,大赦疑獄。
28.明清小說中女性的現實復仇行為展現了女性反禮教行為的獨特魅力。
29.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前人皆認為是由于“發乎情止乎禮儀”的禮教原則的束縛。
30.先秦禮教不同于封建禮教,封建禮教的核心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而先秦禮教的本質則是以“五常”為核心的思想體系。
31.眾人無不大驚,此時封建禮教之風甚重,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無一不可逾越,再者江湖中人,信譽為重,商唐兩家早有婚約,如今唐三娘未婚先孕,實是大為羞辱商家。
32.子厚以禮教學者,最善先有所據守。
33.’高帝雖是大流氓出身,但他這樣舉動,是確守名教、綱常,最重禮教的了。
34.每段愛情都令我想打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可惜沒有封建禮教束縛我。江南
35.雖然,在中國古代孝道實際屬于法律的一部分———彼時,法律、禮教、風俗等混合而成的箴規,便是治國的圭臬。
36.質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質性警徹,權略機捷,能理煩速,事理之家也;質性和平,能論禮教,辯其得失,義禮之家也;質性機解,推情原意,能適其變,情理之家也。
37.小說《祝福》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了吃人的封建禮教。
38.他強烈反對儒家過分推崇禮教。
39.他的行為違反一切禮教規范。
40.將杜十娘之悲劇歸結為封建禮教的觀點,是空泛而脫離文本的。
41.禮教掃地無余,廉恥蕩然無存,顏之推當然是看不慣的。
42.看起來,這位大家閨秀飽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又長久憋屈在經史子集的溫習中,其凄慘可憐,堪比后世的填鴨教育,更悲劇于高三臨考時的那些苦娃兒們……
43.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與封建禮教并不存在必然的沖突,她的理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有可能實現的。
44.當一個女子深深陷入愛中的時候,她將會蔑視人世間一切禮教、規范,甚至道德,因為她除了對方的愛之外,人世間的其他任何事物,都是無足輕重的。
45.然,值此之際,有暗月神教興,一時之間,盡人皆知,以‘普救眾生’之名義,使百姓廣為信奉,出現了“家家有暗月教徒,戶戶潛心禮教”。
46.歷代封建統治階級都力圖用禮教把婦女禁錮起來。
47.在富裕無憂的生活條件下,原本注重實際、悍勇好戰的民風,逐步被陳規俗矩、綱常禮教所取代,原本尚武進取的精神,逐步被歌舞太平的茍安所侵蝕。
48.晚清有些人對內堅持傳統禮教,對外則夜郎自大,盲目排斥外國文明。
49.魯迅先生的文章對封建禮教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
50.哦,這很有趣,因為我覺得,如果是新教,你可能會說我不是,新教徒,我是韋斯特蘭或圣公會教徒,或者長老會或衛理公會或浸禮教徒。
51.“男尊女卑”與儒家“孝”的文化邏輯,以及“長幼有序”的禮教觀存在著的矛盾與沖突,使得孀婦脆弱性與獨立性共存。
52.清朝改土歸流以后,受封建禮教和漢文化的影響,傳統的土家族自由婚姻演變為許多新的婚姻習俗。
53.回主子,這種人講究操守,能潔身自好,不肯趨炎附勢,與奸佞之臣沆瀣一氣;但慮事行事拘泥禮教,不懂變通,一味尋章摘句,穿鑿附會,不敢革故鼎新,勇創新局。
54.本地人說那方外人思想開化,不懂禮教,方外人說那本地人,思想保守,難以開化。
55.而現今,天地運行失常,海外變革頻繁,于是這神州之人,將欲心懼心又起,此等禮教史學,恐將不能抑制,亦恐將難以保全眾人之運命。
56.我們中國人,最妙是一面會吃人,一面又能夠講禮教,吃人與禮教,本來是極相矛盾的事,然而他們在當時歷史上,卻認為并行不悖的,這真正是奇怪了。
57.說心里話,我最不喜歡用舊社會的封建禮教方式去待人接物了。
58.尺的宮墻,千年的禮教,鎖不住一個少年的心!胡適
59.男母總是把自己打點得井井有條,身教進退有度,孩子個個禮教傳家;女母則為人師,教養孩子寬嚴得體,并熱衷于社會公益,人緣奇佳。
60.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