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霸是威服諸侯,顯是揚(yáng)名列同,“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2.進(jìn)不失廉,退不失利晏子春秋。民諺
3.楚王就對晏子說:“你們齊國人是不是都很喜歡偷東西?”。
4.掘墓鞭尸,一鼓作氣,快,搜孤救孤,晏子使楚。
5.梁丘據(jù)原想給晏子一點難題做的,萬想不到晏子會要自已做副使,想到楚國的蠻悍,又聽說楚王是個喜怒無常的人,梁丘據(jù)心里涼森森的,總擔(dān)受著害怕。
6.那時景公正自命為有為之君,想恢復(fù)先世桓公的霸業(yè),很寵信晏子,幾次想獎賜晏子,擴(kuò)建相國府,都被晏子婉辭了。
7.三江顧客盈門至,百貨稱心滿街春。財如曉日騰云起,利似春潮帶雨來。五湖寄跡陶公業(yè),四海交游晏子風(fēng)。祝你財源通四海,生意暢三春。
8.晏子的禮治思想在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9.晏子到了,楚王擺灑席招待晏子,在他們喝灑喝到很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兒捆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了。
10.三江顧客盈門至,百貨稱心滿街春。財如曉日騰云起,利似春潮帶雨來。五湖寄跡陶公業(yè),四海交游晏子風(fēng)。祝您財源通四海,生意暢三春。
11.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jì)。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諸葛亮
12.齊侯問災(zāi),晏子對以布惠;魯君問異,臧孫答以緩役。
13.晏子對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義;養(yǎng)民不苛,而防止以刑僻;所求于下者,不務(wù)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14.早在春秋時期,齊國人就擔(dān)了個賊名,以致在外交場合,楚王還要捉個賊來侮辱晏子。
15.晏子據(jù)禮釋夢以夢境內(nèi)容的分析為起點,力圖從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中找到夢境產(chǎn)生的原因。
16.晏子振振有詞地駁斥了楚王對齊國的誣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