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時齊國名相晏嬰,其睿智善諫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而其“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的廉政行為,亦對當時的齊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2.所以當景公計劃除掉他們、以絕后患的時候,齊相晏嬰提出了“二桃殺三士”的建議。
3.可是,這個晏嬰卻太不懂“人情世故”了,他竟然將家中的僅有的殘肴剩飯和那位使者“分而食之”,由于食物太少,主客都沒有吃飽。
4.“昔晏嬰輔齊,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
5.既登三事,望獲毗輔之助,如何奄忽,天命不永!曾參臨沒,易簀以禮;晏嬰尚儉,遣車降制。
6.晏桓子卒,晏嬰麤衰斬,苴绖帶,杖,菅屨,食粥,居倚廬,寢苫枕草。
7.齊國不戰而勝,免遭侵伐,晏嬰等得到了孔子的贊揚。
8.司馬遷寫管仲,是以鮑叔讓賢和管仲為政為主要內容,突出的是管仲之才,而寫晏嬰是以其贖賢、薦賢和“節儉力行”為主,突出的是晏嬰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