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人沒有私心,沒有貪得無饜的根性,以無相無住而生其心;那么,連神鬼也無置喙影響的空隙。
2.責己無以,智者有不能給,求焉無饜,天地有不能瞻也。
3.從這個角度來看,活動決策者能夠見好就收,展現知所進退的成熟度,對其他貪得無饜知進不知退的政黨、政客、社團乃至企業,都應有所啟發。
4.伯封貪婪無饜,暴躁乘戾,心如野豕,故人稱之為豕,有窮氏后羿滅亡,夔因而不得祭祀。
5.但在政界,閻錫山一直是“土老肥”的形象,此人貪得無饜又功于心計,一生愛財如命,想要勸他在這關鍵時刻放棄黃金,實屬癡心妄想。
6.蔡某后來貪得無饜,又向母親索討的治療費,母女才驚覺受騙。
7.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8.如果遠方有戰爭,我應該掩耳,或是該坐起來,慚愧地傾聽?應該掩鼻,或應該深呼吸,難聞的焦味?我的耳朵應該,聽你喘息著愛情或者聽榴彈,宣揚真理?格言,勛章,補給,能不能喂飽無饜的死亡?余光中
9.品格下降、信念動搖,引發人心的腐敗;底線模糊、舉止失度,導致行為的腐敗;臣服物欲、貪得無饜,觸發財產的腐敗。
10.法烏斯特艾德拉斯國王,個性極端的偏激,給人一種貪得無饜的感覺,為了取得魔力完全不擇手段!就算是“弒神”。
11.“我們必須確保每個移民來到這里,能夠實現他們的夢想,而不是為這些貪圖享樂而貪得無饜的人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