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每見我臨窗搦管學書,屋外閑坐聚談的嬸嬸們便會彼此會意,漸次散開去,生怕攪擾了字的孕育。
2.摛文為賦黃花美,搦管緣書清涼雄。
3.這就是明亡后李恕谷所批判的“不唯圣道之禮樂兵農不務,即當世之刑名錢谷,亦懵然罔識,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學”。
4.搦管丹青,溫潤雋秀,色彩清新的春天就在紙上翩翩起舞了。
5.搦管揮毫情為尚,筆墨書函字字香。
6.解放初期,他在“搦管為文之際,最怕與黨報口徑對不攏,總是心虛,不知應該跟著黨報的調子、還是用自己的語言講話好”。
7.肯定不拖沓、節奏的控制、大塊文章與細微小節互為呼應與對比,都是令畫家在提腕搦管時頃刻決斷的諸多因素,它將決定一幅畫的氣息與生命。
8.辨憂樂大義,鸞翔鳳聚,凝神搦管爍瀟湘。
9.只因喜愛書畫的心思自幼及長愈演愈烈,時或搦管染翰,雖條件簡陋也不以為意,勉力為之。
10.溥老隨即搦管,惠連瓊貫,再開生面,選在溥心畬、溥松窗之間的空格內,種下幾株疏蘭,寬寬的集錦大扇,終于染上了久違的一點幽香。
11.萬事開頭難,搦管作書亦不例外,要想說好這部書,不濁了列位看官的清目,咱說書人須得抖擻十二分精神,用心道來。
12.習慣晚飯后,翻撿摩挲王蘧常先生法帖書刊,或擇糙紙羊毫,搦管迂行臨習“蘧字”以消長夜。
13.而且,他四歲搦管習字,書法自有幼功為底子的。
14.有人把死譬作“無夢的睡眠”,那么無學識的書法家雖然搦管濡毫終生,最后必是“無感覺的技巧”而已。
15.陸游只見韓侂胄政治上抗金,不曾見其經濟上貪金,心一熱,就搦管摛墨,寫起頌圣文來了,貽時人笑,遭后人譏。
16.沈醉幼年時,羅裙便對其日課唐詩,經年浸淫,盡管沈醉半生從事密捕暗殺之類被章士釗稱為“春秋事”之職業,逢到搦管綴文,卻不乏靈犀妙論。
17.順風順水掀起廣東流行音樂浪潮的日子里,陳小奇偶爾也會搦管操翰和書畫界的朋友尺幅唱酬,深入研究書法創作則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