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禮教掃地無余,廉恥蕩然無存,顏之推當然是看不慣的。
2.其中還提到這條路的坎坷命運——“惜德日之戰役,德人自行炸毀,雖經日人修復,而德建工式掃地無余矣。
3.事后李鴻章對人說,他一生事業,至此掃地無余。
4.經庚子之變,“清廷之威信已掃地無余,而人民之生計從此日蹙。
5.六國自己先失了方寸,當年的樽俎之容,會盟之禮,掃地無余,大家盡情攘奪,不知黃雀在后。
6.“熹宗在位七年,神宗四十余年蓄積掃地無余。
7.“乃無端發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掃地無余,如歐陽公所言‘半生名節,被后生描畫殆盡’,環境所迫,無可如何。
8.民國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國民弱點,遂倡為無秩序之平等,無界說之自由,謬種流傳,人禽莫辨,舉吾國數千年之教澤掃地無余。求如前史所載忠孝節義諸大端,幾幾乎如鳳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袁世凱
9.當其被大刀隊砍殺時,他們有的卑躬屈節,跪地求饒,所謂皇軍威嚴,已掃地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