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匯,這個頭上頂著“龍頭企業”、“綠色食品”、“名牌產品”等光環的“明星企業”,一夜之間成為了大家傾注集體憤怒的怨府。
2.早知如此,我亦何苦為人作嫁,而使身為怨府乎?嗚呼夢霞,汝非鐵作心肝者,而忍出此。
3.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
4.敵軍的騷擾措施實在下流而又可憐,因而彼等成了韓民之怨府。
5.如,美第一大報《今日美國》表示,靖國神社是亞洲“怨府”、“最大的是非之地”,小泉參拜乃“日本外交的最大問題”。
6.論文發下來的那天,組里同學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因為我的失誤,大伙都得跟著一起返工,我一下子成了怨府的所在。
7.“釣魚執法”幾乎已經成為了網民傾注集體憤怒的怨府。
8.只因為或大或小的怨恨,他們就將報復的范圍無限放大,讓那么多的無辜者做其怨府、做其恨的陪葬。
9.司法不重視實體公正,將成為社會不和之源,民眾怨府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