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
2.二年夏,除長兼廷尉卿,尋行定州事。
3.陛下如問決獄的事,就責問廷尉;如問錢谷的事,就責問治粟內吏。
4.裴徵在李斯的帶領下與丞相,太尉,內史,廷尉等位列三公九卿的幾個重臣一起繞過主殿,向掖庭走去。
5.廷尉致其大逆罪,以為比上夷狄,欲絕繼嗣之端,背畔天子,私為定陶王。
6.只是很可惜,幽王十二年時任忻州刺史的江安右遷廷尉府,忻州刺史就變成了唐家。
7.秦漢通常以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為九卿,實即中央各機關的總稱。
8.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誰不戰慄?昔之獄官,惟賢是任,故皋陶作士,呂侯贖刑,張、于廷尉,民無冤枉,休泰之祚,實由此興。
9.晁錯的廷尉署整天的盯著這些藩王抓小辮子,今天自己就給晁錯找一個。
10.九卿是指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機構。
11.圣主思中國之未寧,北邊之未安,使故廷尉評等問人間所疾苦。
12.鐘繇不負厚望,刻苦用功,長大后被潁川太守陰修舉薦為孝廉,做了尚書郎,在宮中任過廷尉及黃門侍郎,成為皇帝身邊的侍從官。
13.依法辦事并敢于堅持正確主張,不以個人好惡來論罪,對皇上也不阿諛逢迎,所以在他任廷尉期間避免了許多冤案,得到了當時百姓的稱頌。
14.廷尉堂下大夫懦,張府門前車馬稀。
15.西漢的張釋之,位居三公九卿中的廷尉要職,掌管全國的司法。
16.按照朝廷的規矩,正所謂刑不上大夫,要抄九卿以上官員的家,先要到黃門侍郎那里辦理圣旨,然后再去廷尉那里要火票,接著需要去大司馬那里借用兵符。
17.商鞅不由一陣怒火上沖,就想立即將李醯交廷尉府勘問。
18.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19.應當說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給秦始皇上奏的尊號已經登峰造極了,從稱號到政令、自稱,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