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造句,尚書造句大全

121.安南之戰,高駢指揮得當,所向克捷,遷檢校工部尚書

122.他擔任侍御史的時候,有一個尚書省的左司郎中王本立,很得高宗的喜歡,恃寵弄權,朝廷上下莫不畏懼,狄仁杰憤而上表,請求高宗將其交付法司治罪。

123.而此前錢謙益赴任南京弘光朝禮部尚書時,如是曾戎服控馬,與錢并肩前往。

124.為了照顧石虎的情緒,不僅任中山公石虎為太尉、尚書令,晉升爵位為王。

125.加之尚書令尹勛被殺,尚書臺形同虛設,朝廷政務已經完全由宦官操縱,一時間,諸宦官及阿附者彈冠相慶,而士大夫們莫不喪氣。

126.同時精選“一錢太守、二不尚書、三湯巡撫、四知先生”四位古代清廉典范和撫寧本地廉吏翟鵬、張巨兩位務實為民的故事,對歷史上的清官廉吏進行宣傳。

127.庚子,特進張說復為尚書左丞相,同州刺史陸象先為太子少保。

128.尚書徐宣,體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確然難動,有社稷之節。

129.宏先又遣偽尚書盧陽烏、華州刺史韋靈智攻赭陽城,北襄城太守成公期拒守。

130.他又是一個“頗負才氣”的人,做吏部尚書時,“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的扇子一揮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內心里對他很不滿。

131.東漢和帝方儲以賢良方正對策為天下第一,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后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

132.《尚書》定位是“詩言志”,而孔子則斷言“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觀群怨”,載道、濟世、傳家。

133.泉州學研究所所長林少川說,韓國林氏始祖八及,原仕職唐朝,被奸侫進讒而見逐,后在新羅國任職,官至吏部尚書,以戰功謚忠節公。

134.縱然田海旺冥頑不靈,可惜他性子太過軟弱,雖是前任刑部尚書之子,但威望反倒不及國旭,只要國旭肯聽我號令,田海旺不足為患。

135.尚書:“莜莜,謝謝你。也希望你能記住,我的女人沒必要為了大局而犧牲。兵敗,是為將者失職。國亡,乃為君者失信。千古興衰,從來與紅顏無關。你只需在后方安心等我們凱旋。”。花香蘑菇

136.由此可見唐代前期尚書省在國家行政系統中的樞要地位。

137.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到“轉變發展方式知易行難”時,*理也引用了“知易行難”,該詞最早出自《尚書·說命中》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138.最大的缺點是所輯讖緯文字均不注出處,使人難于稽考核實:其次是對緯書的概念及緯書的范圍不太明確,因此把講五行災異的《洪范五行偉》也輯入《尚書緯》中。

139.明朝十六帝中,除了明武宗信奉藏傳佛教以外,都信奉道教,明代宗、明憲宗、明孝宗、明世宗都曾任命道士為禮部尚書

140.身為兵部尚書,正二品大員出行卻只有這四個隨從,比起那些前呼后應的大臣而言,確實是過于簡單了。

141.其曾祖父哈什屯,為內大臣;祖父米思翰,為戶部尚書;父親李榮保,為察哈爾總管。

142.陳尚書走上前來,命人將千金帶出,為二人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意為“五子登科”。

143.孫鑨系明吏部尚書,原先墓前石人石馬俱全,后此處已改辦鄉鎮企業,面目搞得全非,如今尚一具石翁仲。

144.尚書恩澤學士詞章奕世猶留佳話在,星岫云橫沙河水繞此間宜有夏聲來。

145.《尚書》是流傳于今最為久遠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146.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中國山東找藍翔。

147.宏又遣偽南部尚書托跋等向司州,分兵出兗、青界,十萬眾圍朐山,戍主玄元度嬰城固守。

148.尊母親茍氏為太后,讓哥哥苻法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等,相當于軍政一把抓,并且把東海王的爵位也給了他,使他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二號人物。

149.王允于漢獻帝初年任司徒、尚書令,錄尚書事、總朝政。

150.頓生陰霾,一統山河還有破敗的急待復蘇的大省四川啊,想到萬戶蕭疏的四川,他眉頭緊蹙,欽點主管田糧戶籍的戶部尚書張鵬翮問話。

151.玉徽王朝惠帝廣武三年,七月十九,原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承恩伯費無極,上勸進表,朝野震動。

152.熊?作為兵部左侍郎,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剛正不阿,而且平時為人低調,和兵部尚書劉大夏的關系亦是非常好。

153.從老宅里走出后,***又沿路參觀了“奕世尚書坊”,走過“十全十美橋”,來到了“龍川胡氏宗祠”觀瞻。

154.底,她的“尚書房”將在恒大珠寶古玩城重新開業,她特意辟出一小塊空間用于硯友們交流。

155.上其夜與尚書仆射徐湛之屏人語,至旦燭猶未滅,門階戶席并無侍衛。

156.貞元十六年登第,歷官至鎮州宣慰副使、尚書郎、饒州刺史。

157.張榮華的大哥在家譜中記述“滿族人丁不旺,以尚書里戶族人而言,有是絕戶,其次就是單根獨苗。

158.冬十月甲午,貶尚書左丞薛邕為連山尉,坐贓也。

159.南京尚書范濟世、張樸,總督、尚書黃運泰、郭尚友、李從心,巡撫、尚書李精白等。

160.當時,陳泰作為尚書,也去參加這次謁陵。

161.通檢尚書眾曹東昏時諸諍訟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時施行者,精加訊辯,依事議奏。

162.詔百僚于尚書省雜議,多希執政意,參獨堅執正之于法,竟征贓。

163.唐貞觀十六年,改名遵義,名稱取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164.在盧尚書的府上住了將近一個月了,夏河一開始時刻戒備,提防盧尚書口中所說的先天敵人,可是敵人久候不至,夏河也漸漸放松了,專心修煉太上滅道經。

165.萊山區萊山鄉車家疃村有個人,和尚書府沾點親戚。

166.也就是武鄉侯、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等一大堆名頭的,諸葛亮府上。

167.接著,諸葛亮向后主劉禪舉薦說,侍中郭攸之、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人都是堅貞忠直,能夠以死報國的臣子,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

168.兩位顯赫人物相隔,都任過“尚書”之職,享“宮保”之銜,故稱“奕世尚書”、“奕世宮保”。

169.于是尚書外郎獨孤悊以儒顯,給事中許敬宗推悊確論,義方引逮百家異同,連拄悊,直出其上。【尚書造句】

170.公元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尚書事。

171.其祖父衛瓘,晉惠帝時位至太保,父親衛恒,官至尚書郎,是著名書法家。

172.我已經把這事查清楚了,寶大祥托的人是南京兵部尚書王瓊,王瓊陛下還記得吧?

173.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率軍,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李自成下令予以“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后移入佛寺。

174.帝升御坐,尚書令以下就席位,尚書三公郎以令著錄案上,奉以入,就席伏讀訖,賜酒一卮。

175.齊故尚書仆射崔季舒、給事黃門侍郎郭遵、尚書右丞封孝琰等,昔仕鄴中,名位通顯,志存忠讜,抗表極言,無救社稷之亡,遂見龍逢之酷。

176.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

177.南宋孝宗時,有個尚書郎鹿何,他反對延遲退休的做法更為尖銳:剛過不惑之年就提前退休,回家后在堂上掛了一塊匾,書“見一”兩字于其上。

178.鐘繇不負厚望,刻苦用功,長大后被潁川太守陰修舉薦為孝廉,做了尚書郎,在宮中任過廷尉及黃門侍郎,成為皇帝身邊的侍從官。

179.經義先教《論語》、《孝經》,后教《尚書》、《左傳》、《公羊》等課目。

180.雖說后來父因子貴,其三兒子周希圣官至戶部尚書,他也被朝廷依例誥封了一個刑部右侍郎,但只是一個榮譽稱號罷了。

分頁閱讀: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