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覺非集》卷四《李處士墓碣銘》記述了茶山李端彥的曾祖父士成于宋末由南雄“貿遷至東莞,愛茶園風土之美,因家焉。
2.附近的雜草皆已清除干凈,雜樹也一一加以拔除,二十四座墳墓整齊地一字排開,每一聲墓碣形式全同。
3.本報訊昨日記者獲悉,戶縣侯王村一處農田內發現一通宋代墓碣,碑文詳細記載就有了侯王村,這一發現將侯王村建村史提前了。
4.李陽冰、魏顥以及為他作墓碣的劉全白,也都一致認為是天寶初間奉詔入京。
5.元德秀去世后,唐代文學家李華為他撰寫《元魯山墓碣銘》,當代史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稱他是“推動古文運動的先驅”。
6.他站在青春夢葬身墓碣旁,凝視那覆蓋墓志銘文的一層厚厚青苔,心境一時難以喻擬。
7.蒲宗孟所撰《周敦頤墓碣》稱周氏:“孤風遠操,寓懷于塵埃之外,常有高棲遐遁之意。
8.在李根源著《松海》中明確寫道,“此墓距吾母兆域才五十丈,逾嶺即是,且有墓碣可認。
9.立在墳頭的,該叫墓碑、墓碣、墓表等。
10.延至,始有墓碣之建修;,始有事略之編纂。
11.近日,芮城縣發現一通唐早期石刻墓碣。
12.的六朝神道柱,南宋工匠極有可能像削甘蔗一樣把上半部分的石皮鑿去磨平,做成碑的樣子,再將碑文刻在上面,于是這段六朝石刻就改頭換面成了南宋墓碣。
13.墓碑立于墓前,也稱“墓表”、“墓碣”、“神道碑”;“墓志”埋入墓穴,也稱“墓志銘”、“壙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