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八世紀末,自然主義風靡一時,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藝等等,無不奉為圭臬。
2.本月初,一群中國學者抵達津巴布韋參加一個把這種模式奉為圭臬的研討論。
3.《鬼谷子》一書,從出世以來,一直是軍師、師爺類人物奉為圭臬的必讀經典。
4.這一派別的主要任務有二:一是建立與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的政府,對此,學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孫中山的遺愿為圭臬,召集國民會議,制定約法。
5.這是朱慈?R前世今生都奉為圭臬的信條。
6.從此魯殿靈光,盡現人間,豈獨報壇之盛事耶!予讀其書,如聞其謦親其風范,慨然嘆曰:“新聞豈無學,典范在咫尺,今吾報人學有圭臬矣。
7.王鏊的作品對后世影響很大,明、清士人無不奉之為圭臬,幾至家有其書。
8.望子成龍的家長,無不將此奉如圭臬,如法炮制,恨不得立馬也造就出個“哈佛女孩”或“耶魯男孩”來。
9.想不到他視為危言,棄如敝屣的經義,竟是蕭十一郎奉如圭臬,厲行不悖的至道,而且蕭十一郎竟真的藉此變成了不可戰勝的大高手。
10.女子愈是出眾,往往愛之圭臬愈是平庸,所愛的人,想要的生活,總是平淡素樸至為安寧的那一種。如此,她們心內方才覺得妥帖,方才覺得安穩,方能將一顆飽經流離之心安放如意。王臣
11.此書遂成為中國歷史上行政法規之巨典,此后宋明清各代,均重視此寶貴法典,奉為圭臬。
12.雖然,在中國古代孝道實際屬于法律的一部分———彼時,法律、禮教、風俗等混合而成的箴規,便是治國的圭臬。
13.上層貴族的很多風氣,不管好壞,被帝國普通凡人學去,皆奉為圭臬,所謂上行下效,不過如此!墨雨一個人穿梭在殿外亭園閣樓之間,遠處蟬鳴蟲嘶聲不斷。
14.有的干部把上級的每一句話都奉為圭臬,結果工作還是沒有做好。
15.馮玉祥治軍,把“揚善于公廳,規過于私室”的格言奉為圭臬。
16.一些思想家和作家的富于哲理的言論與作品,不僅被廣泛地傳誦,而且深入人心,正成為民族精神的爝火和處世哲理的圭臬。
17.奇詭之道自古就被求勝者奉為圭臬,這一點在這位劍客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18.演出以后,不脛而走,廣泛流行,成為許多人的口頭禪語和行為圭臬。
19.兩千多年來,這句名言曾經被中國歷代進步的思想家反復傳誦不絕,也被歷史上一切開明的政治家奉為圭臬之論。
20.以至于后來上班坐在辦公室里三緘其口的像尊銅人像,下班走在路上五色無主的像個婁阿鼠,把個吃虧是福奉為圭臬,把個不與人爭當成了指導行動的左右銘。
21.當世偃師奉我為圭臬,只因為我造的鳥雀會飛翔,牛馬會奔跑,行動俱如活物。然而,我很清楚……它們堪稱完美,只是沒有生命。謝衣
22.對那些近一個世紀以來將“臥室與商店應當分開”的分區制奉為圭臬的當地居民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
23.他把老師的話奉為圭臬。
24.法度圭臬標準的菜單條及其所發送的號令是定義在它的資本文件里面的。
25.英阿福克蘭島大戰,英國號稱防空驅逐艦的謝菲爾德號被阿根廷的法制飛魚一彈送進海底,從此以后,天下所有的反艦導彈都尊奉掠海低飛突進為圭臬。
26.道路安全專家盛贊K照制度,奉為防衛性駕駛的圭臬。
27.這些長期以來人們捧為圭臬的原則,現在都必須加以質疑。
28.不少人認為“信達雅”是嚴復的戛戛獨造,并奉之為譯事圭臬。
29.從此魯殿靈光,盡現人間,豈獨報壇之盛事耶!予讀其書,如聞其謦,親其風范,慨然嘆曰:“新聞豈無學,典范在咫尺,今吾報人學有圭臬矣。
30.亞歷山大?葛理翰?貝爾一生都將“天無絕人之路”的哲學奉為圭臬。
31.姥姥的被奉為圭臬般的輕聲歌哭登時鎮住了轎夫們一路嬉皮笑臉沒得正經事,有點二蕩不恭的顛覆造次和企圖繼續深化放肆的不可蠡測的陰陽茍謀。
32.古圣先賢留下許多金科玉律,可以做為我們為人處世的圭臬。
33.篆刻受黃牧甫影響,以漢印為圭臬,方正中見功夫;秦璽印線條挺拔,盤曲如鐵87653。com,有其師楊白匋之遺韻。
34.兩種被奉為圭臬的概念是:第一,稅收減免將實現經費自給,第二,經濟市場能夠自我約束。
35.作為一個資深蛤粉,十幾年來一直將長者的“悶聲發大財”奉為圭臬,但是標哥的出現,讓我三觀盡毀。
36.同時,彷徨騷動的社會對清醒的理論有著緊迫的需求,對理念執著躬行實踐的名士大家,更是奉為圭臬,此所謂“貴士”。
37.他的繪畫理論廣泛地影響了后世畫壇,有的并被奉為圭臬。
38.“情場如戰場”,看來劉文彩對這句名言也是奉若圭臬。
39.雖然還未被提升到整個社會必須要奉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學子自小學習論語,對三綱五常的理解可謂銘刻在骨。
40.辦學校呢,也得講究有個召引精神世界的指南,體現治學理念和行為圭臬的訓語。
41.王介平奉漢隸為圭臬,取鑒漢魏竹簡,一掃裝飾雕琢之臃態,既造法創新于古隸,又彰顯古隸神韻于案牘。
42.于是,開始把什么官場登龍術、厚黑學等問視若圭臬,奉為人生信條。
43.,后人也多將之奉為圭臬,不斷引用,可見深入人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