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虛實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圣經。民諺
182.我在這里談的不是圣經里的一課。
183.當圣經那里說人是神的形像的時候,那有甚麼意思呢?
184.你會在圣經里找到這段文章。
185.圣經是信徒唯一的信心和生活的準則嗎?
186.新約圣經需要經常為接踵而來的每一代重新加以解釋。
187.圣經的全備正如同上帝任何恩賜的全備。
188.我們再肯定無誤的圣經是唯一有記錄的神圣啟示,也唯一能夠約束人的良心。
189.圣經教導我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190.梵蒂岡第二屆會議的教令更多地求助于圣經,而不是傳統。
191.除了常規的咖啡、茶、小酒柜提供的飲品,以及床頭的圣經,該酒店還提供了手銬、長絲襪和按摩器等**具。
192.這是沒有找到在希伯來文圣經,并包括在偽經的新教徒。
193.巴赫于創作了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為旋律性樂器的復調音樂演奏樹立了新的里程碑,被人譽為“小提琴音樂中的圣經”。
194.你相信圣經上所說的每句話嗎?
195.對這種尖銳的以人類為中心而貶低動物的說法,可以在圣經和像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這樣的基督教思想家著作中找到充分的依據。
196.他試著以《圣經》體寫作。
197.在《圣經》中,耶穌說,“不止寬恕七次,而是七十七次。”
198.他可以看做是在與圣經比試。
199.這些人以圣經和自己的良心作指針。
200.認識圣經:圣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訓、督責、使人規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201.摩西五書、圣經和可蘭經都是圣書。
202.《圣經》里的先知書,只不過是當時各種預言的范本罷了。
203.圣經上有五十二處提到過乳香。
204.問題圣經記載最先被殺死的是誰?
205.祂的話─《圣經》-和宇宙中所有的意義都會有關連。
206.得到法國飲食圣經米其林的認可后,他的第一反應是“驚喜交加,同時也為我的團隊高興”。
207.含是圣經中諾亞的兒子。
208.當科學家們宣稱人是從較簡單的物種演化出來時,你覺得受到侮辱和失去人性。但是,對于圣經宣稱你是從污泥中造出來時,你卻不認為有問題。
209.現在,考古學家與科學家組成了研究團隊到那里去研究圣經上所記載的故事。
210.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罪惡,后來,他在《圣經》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
211.約拿《圣經·舊約》中的先知,被一條大魚吞噬,三天后被完好無損地吐出。
212.弗氏的說法雖然尖銳,卻還遺漏一些“連根拔起”的革命(這么說并不是在批評弗氏,因為他的目的只在說明過程,并不在列舉所有事件),尤其是忽略了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重大貢獻,這些貢獻足以和哥白尼的天文發現相頡頏。圣經故事令人欣慰:地球只有幾千年歷史;第五天就由人類取得統治地位。斯蒂芬·杰·古爾德
213.廣闊、黑暗的海洋,不斷流動著的純潔空氣,以及拱在他頭上的繁星,總使他覺得圣經里所說的圣靈正在海面徘徊。
214.他引用圣經。
215.在末后的日子,只有那些始終殷勤研究圣經的人,那些已經領受了真理之愛的人,才干得蒙護庇,不受那困惑全世界的大欺騙。
216.年邁的牧師每年都會站到到教壇上朗讀圣經。
217.敬請各位牧者與弟兄姐妹留意,我們的錫安圣經函授學校辦公室已經從第叁樓的課室搬到底樓新的辦公室。
218.生命像圣經,從希伯萊文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英文譯成國語。張愛玲
219.如何讀舊約﹕圣經故事?歷史事實?
220.Amageddon圣經中善惡決戰的戰場。
221.我給湯姆讀《圣經》及其它一些文章。
222.圣經上說,耶穌使一切煥然一新。
223.他每晚讀《圣經》。
224.圣經啟示錄中的四個牧馬人是戰爭、瘟疫、饑荒和死亡。
225.他經常引用《圣經》中的章節。
226.圣經故事同雜志上刊載的流血恫嚇相比顯得呆板單調。
227.《圣經》開頭是《創世記》。
228.圣經保證我們的呼救聲會被聽到的,因為耶穌同情我們的爭扎。
229.鄧娜被描繪成一位年輕美貌的處女,通常手握圣經和白花。
230.問題教牧書信包括圣經的哪幾卷書?
231.讓我們記念在圣經學院、培訓班、和眾教會里擔任教職的人,求神厚賜他們智慧、能力與謙卑,以及有力的生命見證,為眾人樹立典范。
232.也許這是在圣經里最常出現的一句話,無論是對一個說謊的人,還是對一個懺悔者說,都是非常適合的。
233.清教徒接受圣經所教導[婚姻內的性是美好的]。
234.根據《圣經》,我們都是亞當的后裔。
235.圣經告訴我們天地的創造主也有名字。
236.這位先生才對,那句話是出自圣經。
237.獨唱”圣經的倡導者正確地定罪羅馬教會對解經的暴政,但是解決解經暴政的方法不是解經的無政府主義。
238.在圣經評論家中,比喻解釋是一種被不同的評注者接受的解釋。
239.認識圣經是一回事,認識圣經背后的作者又是另一回事。
240.圣經里還有先知也指出,牧師們曾有崇拜偶像的事,從異教徒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