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造句,佛經造句大全

1.化險為夷,師徒取得真佛經;怒發沖冠,魯達倒拔垂楊柳。

2.在北山,他們認為唐代代表作的觀無量壽佛經變龕,“與敦煌壁畫構圖極相類似,最為可貴”,宋代代表作的轉輪經藏窟,可謂是“石窟中別開生面之作品”。

3.傣劇發源于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后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4.嘿!佛經上說,當年佛祖釋迦牟尼降世,一落地便自稱‘天上天下,唯我一人稱獨尊’,這句話跟‘古往今來,打遍天下無敵手’,倒配得上對兒。金庸

5.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中,歷代所譯佛經匯集成浩淼的中華經藏,在介紹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中華文化的特質。

6.我通過讀佛經來領略佛教思想的精義。

7.芹伯對于佛經亦頗研究,專重法相宗,謂此乃玄奘法師之遺法,學佛者必須由此入手方為正宗。

8.所有其它的佛經典,對這個世界都是厭惡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

9.這時候萬籟無聲,只有那暖夜沉默的黑暗將他們團團圍著。做巢在薔薇花和忍冬花叢里的反舌鳥,偶然從小夢里醒過來,唱出一個羞怯清麗的調子。然后,仿佛經過一下慎重的考慮,又是完全地靜默了。

10.真正影響中國醫學的是佛經

11.漢譯佛經是研究漢語語言的重要語料。

12.有天降祥瑞,瓔珞、琉璃、瑪瑙、凈瓶、寶珠莊嚴法相,護法天龍八部眾凌空飛舞誦唱佛經,吹大法螺,敲大法鼓。

13.一生致力譯傳佛經的僧人鳩摩羅什也經絲綢之路到長安,如今有舍利塔在草堂寺。

14.他說:佛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15.佛經中提到,對于造成如此喪失機會的事情,若有人即便是片刻的隨喜,也會有數百輩子不得值遇證悟道。

16.畫師競技,很早就是中古漢譯佛經一個饒有興味的故事母題;佛經寫畫上美女過于逼真,而引起男性相思者追慕,也啟發了中國文學的繪畫成真敘事。

17.在游覽少林寺后,他就開始獨自一人呆在重慶歌樂山上研讀佛經

18.佛經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19.經歷了愛情之殤,徐志摩的靈魂仿佛經歷了一場徹底的洗禮。與林徽因的愛恨離別是徐志摩人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筆,斑斕多彩的人生必然是五味雜陳的。吳韻汐

20.佛經偈頌給中國詩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大大促進了詩歌語言的通俗化轉向。

21.佛經上說,一些修行頗佳的弟子被有錢人家包養,因而在優渥的供養中,結果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勇猛精進,所有這些,都是大道上的障礙。

22.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留學美、日、德、法、瑞等國,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主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佛經之比較研究。

23.兩個人仿佛經歷了一千次花開花落,看透了一萬次云卷云舒。一眼萬年。滄海遺墨

24.那是在某年某月的某日,綠帽同志與高陽公主外出狩獵,當時的辯機,住在一處無名的草庵里,正在用功讀佛經

25.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中,歷代所譯佛經匯集成浩森的中華經藏,在介紹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中華文化的特質。

26.佛經曰‘缽中一粒米,重如須彌山,今生不得道,披毛帶角還。

27.這起因為佛經播放太大聲,引來鄰居不滿彼此互毆的事件,發生在高雄市鹽埕區。

28.他決意學文,在貝多羅樹葉上抄佛經,這樹葉用水漚后可代紙。

29.西漢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來到長安,一個叫景廬的讀書人接受了他的口傳佛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30.“功不唐捐”語出佛經,意謂世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必有回報。

31.初傳漢譯佛經對中國小說敘事所產生的影響并非一種顯層的影響,而更多地體現在觀念影響層面,是一種潛在的、隱性的影響。

32.看書不為考功名,只為更多了解這個世界;練字不為當書法家,只為修身養性;彈琴也不為當音樂家,這是她的最大愛好;至于念佛經,是求一份心的安定。

33.這在佛經中也有比喻,佛的慈悲如日光普照大地,不論眾生的根機大小,他是普遍地照耀,眾生所得的利益則千差萬別。

34.沒有飯局、沒有酒會,一杯清茗,一本佛經,人生大道漸悟于其中。

35.藏傳佛教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等先后出現,各立學說,佛經翻譯及注疏、歷史、語言、文化等著作增多,文獻載體也由骨、竹、木、石等變為紙制。

36.耶律洪基篤信佛教,廣印佛經和建筑寺塔,勞民傷財,使社會矛盾激化,最終成為遼國的掘墓人。

37.佛經《大智度論》就說: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終。

38.佛經里世尊則告訴我們,色、受、想、行、識皆是空,皆是虛幻。

39.那個少年一邊燃起打火機照著地面一邊說道,借著微弱的火光,山泉看到地面上狼藉一片,仿佛經過地震,空水泥袋、爛紙箱片、碎磚頭扔得到處都是。

40.蔡、秦等于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并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來到京城洛陽。m.9061xoxo.com

41.佛教的譯經諸大師,用樸實平易的白話文體來翻譯佛經,但求易曉,不加藻飾,造成一種白話的文體,佛寺禪門成為白話文與白話詩的重要發源地。

42.佛經中記載,佛曾上至忉利天宮為生母摩耶夫人說法,三月未歸。

43.臘月初八這天,寺廟里的僧侶吟誦佛經,用大米、豆子、堅果、干果等做成的臘八粥被供奉在佛像前。

44.貧僧只知研讀佛經,援疑質理,此等國家大事就交由彥威了。

45.飛天之名,出自佛經,梵文名干韃婆、緊那羅,他們原本是一對夫妻,后來都幻化成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能歌善舞、造福人類的神靈。

46.在晚上我讀另一部佛經

47.西方有耶穌,東方有如來,學唐僧降服悟空,學悟空斬妖除魔,學魔鬼驚動天地,萬圣節,萬圣夜,祝你有圣經的祈禱,有佛經的保佑,西方的節日東方過,萬圣快樂!

48.佛經博大精深,就是抄一千遍也不見得會完全領悟。

49.李先生說,這很正常,因為當年在宋代時,剛印出經來就是這個狀態,賣出的時候就不帶夾板,很多佛經的夾板是由購得者自己添加上去的。

50.本來地藏的感召就讓他覺得佛祖的存在或許真如佛經所說,在百千億洹河沙世界受地藏感知。

51.每天早出晚歸上班,加班,工作盡心盡力。不太和朋友交往,更喜歡與自己相處。休息日便在花園里整理花枝,割草,澆水,帶著恩和與小狗小貓們不亦樂乎。愛讀佛經,一本愣嚴經,翻到爛熟。安妮寶貝

52.想想自義務教育以來,已鮮有我這般“被人研究”著還要努力研究著古籍,想著復學以后能在畢業論文里“錦上添花”的好學生存在。不過細細想來也是,佛經是深奧了一點,但總比研究那模糊糾纏—糾結了數億年年還沒完沒了的。伊雪楓葉

53.我總覺得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蔣勛

54.佛經中雖有念珠的經典和記載,但念珠不是佛教所創,在佛陀時代所制的律儀中亦無念珠,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55.大英博物館還收藏了件來自甘肅敦煌莫高窟的佛經

56.佛經上說,一些修行頗佳的弟子因為被有錢人家包養,結果在優渥的供養中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勇猛精進。

57.漸漸地,他已經不滿足于手中的幾本佛經典籍了,便趁佛印老和尚出去游山之際翻箱倒篋,把老和尚所有凡屬經史子集之類不分良莠,通通拿來讀了一遍。

58.大藏經?華嚴經?往生經?怎么大部分都是佛經

59.而天竺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阇那崛多和達摩笈多先后在此主持譯經工作,對中國佛經翻譯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被后人尊為“開皇三大士”。

60.古代僧人也掌握了這門護齒技術,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好處,其中包括“去齒垢”及“發口香”。

分頁閱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