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不會做這些的,均被列入“老實”、“呆子”、“不識時務”不開竅愚昧人之列。
122.這個“秀才”只字不識,卻專會附庸風雅。
123.這種不識時務的念頭不能要,它會阻礙你的前途發展。
124.有些話在這種場合不能說,說了就是不識時務了。
12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126.端午節,粽子吃法大普及。蠶食法,細水長流口水流,一個粽子吃一天。囫圇法,囫圇吞粽不識味,消化不良找江中。鯨吞法,吃粽不剝粽葉,吃肉不吐骨頭!
127.橫看成嶺側成峰,散賠莊賺各不同;不識股市真面目,只緣身在股市中。
128.在今天,研究文學幾乎等于不識時務。
129.著冬衣,執夏扇,秀才不識春秋;攬北權,踏南地,欽差少樣東西。
130.那兒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全村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識一丁,家信都得請外村人幫著寫。
131.他有眼不識泰山,竟把縣長錯當成老工人。
132.要認清形勢,不識時務的人是要碰壁的。
133.在農村教會的許多信徒雖然目不識丁,對神的渴慕卻十分迫切,能夠將所有的詩歌背起來。
134.新路開始常是狹窄的,但它卻是自己延伸拓寬的序曲。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35.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
136.我的一個朋友,花了六七年時間出了一部學術價值極高的專著,弄了個副教授,而他的妻子用了一個暑假,東抄抄,西拼拼,居然也搞出一本書,也弄個副教授,他笑妻子學術水平低,而妻子反而嘲笑他不識時務,效率太低。
137.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
138.別看他目不識丁,說起話來卻有板有眼。
139.他不識譜,但卻能在鋼琴上胡亂彈出樂曲。
140.幾年下來,原來目不識丁的奶奶,如今說話也文里文氣了。
141.在孟買市外的貧民窟達拉維,目不識丁的母親阿茹娜坐在面積狹小的一居室里這是全家人的住地。
142.黑發不識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43.我是一個有眼不識泰山的小人,罪該萬死。
144.成王敗寇,不用去理會過程,只要能達到目的,就去做,不要想太多,只要能成功就可以,等你成功了,還有誰會不識趣的理會當中的過程。
145.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之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洪應明
146.對站在面前的文學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147.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148.有一次,瑪麗遇到了一位粗魯,目不識丁的。
149.我當你是朋友,才愿意幫你,你別不識抬舉。
150.黑麻子怒叫道:“不識好歹的賤狗!
151.譬如說,有一件事,我急于要忘記,老朋友卻不識相,處處提起,語帶挑釁,久而久之,自然會疏遠。
152.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濁,好和歹沒條道。
153.還有就是,把諸多的優待政策的受惠者都設計成有錢人,實在是很不識時務的做法。
154.清晨,我推開窗戶,呀!霧真大啊!晨霧把大地嚴嚴實實地籠罩著,沒有一絲縫隙。近處的花園里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白紗,模模糊糊的,給人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155.為政者必須知道,國家越多目不識丁紡國民,就越難強盛。
156.我本目不識丁,今天所以會寫字,是參加成*補教學來的。
157.如果你有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158.貝克漢姆皇馬告別賽結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我們以這句話,送別貝克汗姆,祝福他一路好運!"。
159.居然有人說我不識數,送你們五個字:“一派胡言!”。
160.天淡風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161.班門弄斧,不知分量;岑樓齊末,不識高卑。
162.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曉事倒有人夸薦。老天只恁忒心偏,賢和愚無分辨。
163.小時不識月,胡作白玉盤“何不做一輪皎月,與玉兔相伴,不也清幽?
164.知識經濟已是大勢所趨,企業經營者如果還不知求新求變,就是不識時務了。
165.恰在這個時候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不識時務,派兵攻打南奧塞梯。
166.剛才我有眼不識泰山,請大人恕罪!
167.現在都什么時代了,他還如此大男人主義,真不識時務!
168.你為了一塊不識時務的牛肉放我鴿子?
169.不識廬山真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70.且讓我這個胸無點墨、不識字的白丁來教你怎么升火吧!
171.出身于高門士族的謝靈運對政治抱有極高的期望值,在官場險惡的斗爭中,他一直是一個不識時務者,是一個失敗者。
172.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173.“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沒有休止符;前進路上大步走,“天下誰人不識君”!
174.沒上過學的人通常是目不識丁的。
175.提出尊重女人的風騷,這是不識時務的"繆論",容易被打成叛徒,甚至被清掃出男人隊列。
176.然則乍見之發,豈非生于不識不知之中?
177.回到山下,我們回頭看廬山,它已被籠罩在云霧里了,媽媽又教我一首蘇東坡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我至今回味無窮。
178.癥見善忘,甚則不識家人,表情遲鈍,寡言少動,精神恍惚,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甚至語言不清,語無倫次,飲食起居不能自理,或兼有失語,半身不遂,舌質暗淡或有瘀斑,脈細或澀。
179.鄰里之間遇到一點小事,就反眼不識,實在不應該。
180.千思萬感而一順乎不識不知之則,無逆吾明覺之體,是千思萬慮謂之何思何慮也。